透过多行扫设计(time-multiplexing)架构,改善区域调光(Local Dimming) 成本-简中



透过多行扫设计(time-multiplexing)架构,改善区域调光(Local Dimming) 成本


前言

       先前提到区域调光(Local Dimming)并非完全没有缺点,其中之一就是驱动IC数量偏多。原因在于为实现好的区域调光(Local Dimming) 效果,必须要有足够的分区数,也因此随着分区数的增加LED驱动芯片数目也将大幅度的增加,最终产品成本增加将是无可避免的结果。但其实透过改变架构就可以大幅度减少驱动芯片数目,因此后续我们将描述如何透过多行扫架构(time-multiplexing) 来减少驱动芯片数量。

传统多信道驱动芯片

       传统多信道驱动芯片在固定封装条件下,其通道数会随着单一通道电流大小上限而成反比,也因此传统多信道IC多为4~16组定电流通道。以2019年华硕推出的ProArt PA32UCX为例子,该屏幕区域调光高达576分区数,假设使用传统16组定电流信道芯片来实现,则需要36LED定电流驱动芯片 (576/16=36) ,可以想象这样的驱动芯片数量,不论对成本或者产品设计都是一种负担。下图一为传统多信道驱动芯片架构示意图。

图一、 传统多信道驱动芯片架构示意图

支持多行扫设计(time-multiplexing)多信道驱动芯片

       此处将简述为何选用支持多行扫设计(time-multiplexing) 的多信道驱动芯片,可有效减少区域调光所需的驱动芯片数。所谓多行扫设计,其概念为多个发光二极管阴极相连并共享一组定电流(constant current)电路,而发光二极管阳极则利用轮流供电,藉此实现一组定电流电路可驱动多组、多区发光二极管。图二为支持多行扫设计(time-multiplexing) 的多信道驱动芯示意图。
       透过图二的说明,假设今天选用一个支持18行扫以及16组定电流电路的驱动芯片,一样以区域调光576区为例子,则仅需要2(576/16/18=2) 驱动芯片即可。

图二、 支持多行扫设计(time-multiplexing)的多信道驱动芯片

结论

       根据以上的范例说明可知多行扫架构对于节省驱动芯片数目有显著的帮助,由此可以得知未来多行扫架构必然是区域调光(Local Dimming) 的主流架构之一。但多行扫架构亦存在该架构特有的缺点,后续我们将讨论多行扫架构的缺点以及该缺点可接受与否?最后若各位对上述内容有任何想法都欢迎提出讨论。

PS: 以上有取材自网络的照片,如有侵犯版权问题、还请来信告知。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HDR10高動態對比解決方案(High Dynamic Range solution)- Local Dimming

透過多行掃設計(time-multiplexing)架構,改善區域調光(Local Dimming) 成本

低成本返馳式解決概念(Low cost Flyback solution)